image

前年有知名節目主持人接受取石手術,取出體內共108顆腎結石,經過媒體的報導讓民眾印象深刻;接下來時序邁進炎熱的夏季,更是尿路結石好發的季節。究竟尿路結石有哪些症狀或警訊呢?該怎麼處理與預防?

這篇文章我們來「漫談結石」

泌尿系統包含了腎臟、輸尿管、膀胱與尿道,當這些部位出現結石時,皆歸類為尿路結石。尿液在流經尿路時,因腎臟的微小病變、或結構上狹窄處造成尿液滯留,讓尿中結石因子濃度升高凝集,日積月累之下從微小的尿液沉渣集合成臨床可見的結石。

 

醫師,結石盛行率高嗎?會不會復發?

據估計台灣地區有 10﹪左右的人曾經罹患或正受結石之苦,而每年因尿路結石而接受手術治療之人數高達萬人以上,由於醫療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新的治療方法及儀器的發明,使得結石求診患者急遽增加。但結石處理完也不是一勞永逸,結石病患在接受治療後,如果沒有做好預防及定期追蹤的工作,五年內復發率高達 50%

 

為什麽會長結石?

截至目前為止,結石的成因有多種說法,可能因尿液濃度過高造成尿液離

子過飽和而析出; 或是在尿液中有小晶核或異物造成離子聚合而結石;也有一派的理論說是因為缺少抑制結晶之抑制物而造成結晶。

 

結石的危險因子?

尿路結石的成因是多重的,並非單一的原因,常見危險因子如下:

  1. 尿液濃縮:水喝太少、發燒、氣候炎熱或高溫炎熱環境下工作、嘔吐或腹瀉時,引起水分過度喪失,導致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進而使尿液中結石成份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
  2. 飲食習慣:食入過多的高普林類、高蛋白質食物、高草酸或高鈉食物,容易形成結石。
  3. 尿滯留與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時,某些細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把尿素分解為氨,使尿液偏鹼性,提供結石形成的溫床。另外細菌也可能成為感染性結石的核心。這種結石成分常見的是磷酸銨鎂或鹿角狀結石。另外,尿路狹窄、攝護腺肥大、尿路阻塞時所引起的尿滯留會使結石物質易於附著聚積,同時阻塞也易引起發炎及感染。
  4. 藥物:某些藥物服用過多會引發結石,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物、某些胃藥、磺胺劑、瀉劑等。
  5. 身體疾病: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腎功能障礙、潰瘍性大腸炎等。
  6. 手術或外傷造成尿路狹窄、或異物存留泌尿系統內,皆易引起結石產生。
  7. 沒有活動:肢體長期固定不動,使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加,以致造成高鈣尿症;另外臥床不動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而使結石成份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

結石有那些種類?

結石成分主要分為以下五種:

草酸鈣(Calcium Oxalate Stones--約百分之八十五的結石為草酸鈣結石

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 Stones

磷酸銨鎂結石(Struvite Stones

尿酸結石(Uric Acid Stones

胱胺酸結石(Cystine Stones

 

泌尿結石會有什麼症狀?

 

常見的症狀有三種

 

突發性劇烈疼痛

突發性劇烈疼痛是常見症狀,背後、側腰延伸到同側下腹部、腹股溝甚至到生殖器部位都是可能疼痛的部位。像個不定時炸彈,可能在半夜睡覺、也可能在日常工作時發作,嚴重時會痛得坐立難安,甚至在地上打滾,且常合併噁心、嘔吐的症狀;而且在結石手術處理或是排出之前,常反覆發作,造成患者極大的不適。

 

血尿、尿液顏色變深

另一個常見症狀是血尿,因結石移動時磨破黏膜而造成出血。當發現鮮紅血尿或當喝很多水但尿液顏色看起來還是很深時,就要小心有沒有血尿的問題。

 

排尿量、排尿習慣改變

排尿量突然減少、頻尿、急尿或是排尿困難,也有可能是結石造成的症狀。接受泌尿道感染治療或是攝護腺肥大的患者,若仍持續出現排尿方面的症狀時,也要小心是不是由結石所導致,特別是攝護腺很大的患者,容易導致尿道結石無法排出。

 

image

 

泌尿結石是否皆需治療?

當然所有尿路結石皆需治療,不過治療並非單指手術,而是包括保守治療與外科治療等。依據結石的大小、位置、是否感染、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患者泌尿系

統的構造決定治療的方式。

據統計,直徑4mm以下的結石有高達90%可自然排出體外;而直徑在4~6mm 的結石,仍有 56 成的機會能自解出來;對於有機會自然排出的結石,只需適當地減輕症狀及不適並密切追蹤即可;但若在保守治療下症狀仍然持續 (例如:腎絞痛、發燒、感染、腎水腫與腎功能損傷等 ),則建議採取積極的治療方式。

 

要如何預防尿路結石的產生?下篇文章揭曉

延伸閱讀:【尿路結石】尿路結石該怎麼預防?

媒體報導:腰痠誤認閃到腰噴血尿才知結石復發

 

 

arrow
arrow

    陳鈺昕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