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表示,除了腎臟癌之外,腎臟也會長良性腫瘤,像是腎臟水泡、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health/breakingnews/3841752

檢查發現腎臟有腫瘤怎麼辦?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鈺昕表示,在診間常被患者拿著健檢報告問說:「腎臟有腫瘤,該怎麼處理?」其實腎臟長腫瘤有分良性與惡性,不全都是罹癌,像腎臟長水泡、血管肌肉脂肪瘤等,都是常見的腎臟良性腫瘤。

陳鈺昕在臉書粉專「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及個人網頁發文分享,腎臟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腫瘤包括:腎囊腫(俗稱腎臟水泡)、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嗜酸細胞瘤、腎乳突腺瘤;惡性腫瘤包括:腎臟癌、腎臟惡性肉瘤。

陳鈺昕指出,良性腫瘤中的腎囊腫若為非典型水泡癌化機率較高,及腎乳突腺瘤1-3公分可能惡性、大於3公分即可能為惡性乳突腺癌,除了腎囊腫(俗稱腎臟水泡)、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有辦法藉由超音波/電腦斷層來做診斷之外,其他的腫瘤很難單靠影像學即區分良性或惡性。

腎臟良性腫瘤

●腎囊腫(俗稱腎臟水泡)

顧名思義,是腎臟產生由包膜包覆的水球最常見的良性腎臟腫瘤可以是單一或多個多是單純性囊泡,壁薄光滑,充滿澄清液體的病灶,癌化機率很低,若為非典型水泡(內含的液體不澄清、囊泡的壁厚或鈣化,或是囊泡內有隔間),則癌化機率較高。

●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

由不同成份的血管、肌肉、脂肪三種組織所組成大多無明顯症狀,也不會影響腎臟功能,少部分(尤其是腫瘤大於4公分以上)會自發性破裂出血導致反覆後腰疼痛、血尿,甚至腫瘤或血腫壓迫正常腎臟組織,而造成腎功能異常等嚴重併發症。

●嗜酸細胞瘤

多無症狀,多因其他疾病檢查時意外發現佔所有腎腫瘤的3-7%,最常見於50歲以上男性。目前認為是因染色體異常所造成大多是單一腫瘤,但若罹患結節性硬化症或多發性纖維毛囊瘤,這種遺傳疾病則易為多發性,和長於雙腎在影像學上難以跟腎臟癌做區分,因此,大多數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以確認診斷。

●腎乳突腺瘤

大多小於0.5公分,雖大多為良性,但若一直有增大的傾向則不能排除有惡性可能。一般來說,小於1cm良性、1-3公分可能惡性、大於3公分即可能為惡性乳突腺癌。

陳鈺昕說,隨著國人對於自身保健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腎臟腫瘤是在例行性的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永遠都是維繫健康的最佳寶典!

腎臟小檔案

●位置:腎臟屬後腹腔器官,左右各一,各自像拳頭般大小。

●代謝: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電解質、尿素等代謝廢物。

●平衡:調控體內酸鹼值、血壓、電解質、骨質平衡。

●暫存:腎臟製造的尿液和代謝廢物由輸尿管傳輸至膀胱暫存。

arrow
arrow

    陳鈺昕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