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朋友應時常注意「小弟弟」狀況。醫師指出,若陰莖出現潰瘍不好、散發異味、出現腫塊、紅腫刺痛可能是陰莖癌的警訊;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72183
當「小弟弟」不幸被癌細胞纏上,演變成「陰莖癌」,對於男性來說就像晴天霹靂一般。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鈺昕提醒,若陰莖出現潰瘍不好、散發異味、出現腫塊、紅腫刺痛可能是陰莖癌的警訊。若有疑問仍建議就診諮詢醫師,是最正確的作法。
陰莖癌徵兆、成因一次看
陳鈺昕於臉書粉專「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發文表示,沒有人希望陰莖癌發生在自己身上,而陰莖癌的常見成因包含:包莖、慢性發炎、多重性伴侶、罹患愛滋病、平時衛生習慣不佳或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建議施打HPV疫苗。至於該如何從陰莖的變化來警覺,他彙整常見症狀如下:
「變臉」不是玩笑:發現陰莖的形狀改變,比平常更腫脹,或出現腫塊,GG看起來比平時更大一些,這可不是突然雄風異於常人,也不是上天的恩賜,可能是陰莖癌的表現。
「火山爆發」不是開心時刻: 當陰莖出現潰瘍、潰爛、或是長時間不癒合的傷口,除了懷疑是不是感染到性病,要小心,這並非性愛火花,而是陰莖癌的預警信號。
「氣味異常」要當心:陰莖散發異味,可不是新款古龍水,可能是反覆感染發炎導致的惡臭。
傷口一直好不了:同樣是陰莖癌的警訊。
其它陰莖常見病因
但只要陰莖有上述症狀就代表罹癌嗎?陳鈺昕表示,當然不是,也有可能是其它的病因造成,常見如毛囊被汙物堵住,產生阻塞痘痘;由性行為或血液接觸導致菜花;皮膚結構變異形成珍珠丘疹;或由脂囊腺阻塞形成的皮脂腺囊腫。
陳鈺昕提醒,小心保護自己的「小夥伴」,從對身體發出的訊息保持警戒開始,才能讓陰莖永遠健康且昂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