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照_210504.jpg

「醫生,我的尿最近泡泡比之前多,是不是蛋白尿?是不是腎臟有問題?」

以上又是另一段診間日常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泡泡尿!

台灣腎臟醫學會宣導:「、水、高、貧、倦」是腎臟發生問題的徵兆,而其中的「」是指尿液有泡沫,或是俗稱的泡泡尿。但病人所言的泡泡尿真的腎臟有問題而產生的泡泡尿?

泡泡尿v02.jpg

以下是常見的泡泡尿原因:

1. 排尿速度:

一般而言,小便起泡是個人感覺,不一定與腎臟疾病劃上等號。理論來說,泡沬產生的多寡和衝力有關,舉例來說,瀑布的水從這麼高的地方往下沖,撞到水面之後把空氣帶了進去,所以形成了泡泡。所以囉,尿液沖擊到馬桶而產生了泡沫,因此,站立解尿的男性較女性易發現泡沫尿。

2. 喝水不足:

水喝越少尿液濃度越高(尿中溶質,如:含氮廢物、電解質、鹽類),導致表面張力改變也越容易產生泡沫、並存在越久,以觀察早晨第一次解尿為例,由於經歷了長時間未喝水,尿液較為濃縮,使得尿液表面張力變化,因此排尿時易起泡。

3. 腎臟功能:

腎臟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會過濾掉多餘的水,並將血液中的廢物排至尿液中。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分子太大,無法通過腎臟的過濾器排出,因此大分子蛋白質會滯留在血液中,但當腎臟受損時,腎臟本身的過濾效果受到影響,使過多的蛋白質滲漏到尿液中,這便是所謂「蛋白尿」的來源。舉例來說,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等,引起腎絲球或腎小管發生不可逆的破壞,若未及時、積極的處理,可能導致末期腎病變。

4. 糖尿病/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都可能影響腎臟血流與功能,導致腎臟壓力增加、功能下降、無法過濾蛋白質而產生泡泡尿。另外,若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尿糖或酮體含量增高,影響尿液的酸鹼度,使尿液表面張力改變,亦會產生泡泡尿

5. 慢性感染:

膀胱發炎、腎盂腎炎、泌尿道感染,則會改變尿液的原有成分,使其易產生氣泡,一旦感染受到控制,蛋白尿就會消失。另外,像是肝炎、病毒等感染,可能直接攻擊腎臟,或是引起發炎而影響腎臟功能。

6. 自體免疫疾病:

原本應該擔任保護人體免除外來病菌攻擊的免疫系統,若免疫細胞過強時會出現失衡的情形,導致免疫系統無法分辨敵人還是自己人,進而攻擊自己體內的健康細胞,造成身體的傷害。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舉例來說,紅斑性狼瘡可能因為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腎臟導致狼瘡性腎病變,導致腎臟無法成功過濾蛋白質。

7. 慣性服用止痛藥:

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造成腎臟的小動脈血管收縮,不僅會破壞腎臟自我保護機轉,也會破壞腎小管上皮細胞,引發急性腎小管壞死,進而造成急性腎衰竭,或是引發間質性腎炎、腎病症候群和電解質異常等。因此如果有長期服藥的需求,仍應盡量諮詢醫師意見與診察。

8. 清潔劑:

由於馬桶中的清潔劑亦會使尿液看起來呈現泡沫狀,若馬桶的清潔劑沒有沖洗乾淨就會使尿看起來呈現泡泡,這時只要沖洗掉清潔劑,這些泡沫便會立即消失。

9. 其他暫時性或姿勢性蛋白尿:

脫水、發燒、氣候及冷熱交替、激烈運動、急性疾病、女性生理期、懷孕、血壓升高、情緒變化等情況下,可能出現暫時性蛋白尿。有時身體的姿勢改變也會產生蛋白尿。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在早上起床解尿時沒有蛋白尿,但經過長時間活動、走路、劇烈運動、站立後、或前屈,蛋白尿便會出現,不過當平躺一段時間便會消失。

10. 醫源性:

泌尿器官因為病情需要接受內視鏡或手術等檢查及治療;大腸、輸尿管膀胱間因相關疾病產生廔管使氣體進入泌尿道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小便有泡泡。

泡泡尿圖02.jpg

 

真正的泡泡尿要挺得過時間的考驗

觀察小便泡泡會持續多久,正港的泡泡尿(指的是尿中有蛋白質造成的蛋白尿)要挺得過時間的考驗,留置馬桶5分鐘觀察,若是蛋白尿造成的泡沫應該會繼續存在不會消散。另外,小便泡泡變多的情況,時有時無,並非每次都會出現,這就比較像是身體的正常變化,水分攝取充足時泡泡就比較少,若水喝太少,泡泡就多一點。

 

大家可以發現導致泡泡尿的因素很多,「小便有泡泡」並不代表腎臟出問題,「小便沒有泡泡」也不意謂腎臟功能正常。當泡沫出現時,莫驚慌、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這可能是腎臟病發生的警訊,應接受尿液檢驗及相關檢查並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以早期發現潛在疾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陳鈺昕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