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2歲岳先生平時極為養生。最近一次健康檢查在腎臟超音波下意外發現左側腎臟有一個3公分的囊腫,令他十分緊張,擔心是癌症,趕忙到門診進一步諮詢。在看完他的健檢影像與報告後其實初步判定應該是單純性的腎囊腫,俗稱腎水泡,幫岳先生進一步安排了腎臟電腦斷層檢查,結果證實是良性的單純腎臟水泡,僅定期追蹤即可,才讓岳先生放下心中一塊大石。

相信不少人跟岳先生一樣,因為健康檢查或其他原因接受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腎臟囊腫。但因這名詞常會讓人誤解而擔心是惡性的,其實腎臟囊腫(又可稱為囊泡或水泡)是最常見的良性腎臟腫瘤,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了解所謂的 #腎水泡

 

腎臟水泡、腎臟積水,好難懂啊!?

在門診常會遇到病人主訴「在公司健檢的時候,作超音波的醫師說我的腎臟有水,所以叫我要過來看一下泌尿科」當經患者轉述腎臟有水,常常混淆的兩個診斷:腎水泡和腎水腫。兩者差在哪裡呢?

1

2

我們這篇文章主要講的「腎水泡」

 

腎水泡

#長水泡的原因至今仍不明,有研究認為是腎小管或是集尿管的基底膜弱化,形成類似憩室的構造

#診斷除了超音波之外,必要時會做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

#大多數的腎水泡為良性,但也有少部分的腎水泡有惡性的可能

#美國一位影像學醫師Bosniak將腎水泡的影像型態分為5類,如下表:

3

4

#第I類和第II類的水泡壁薄光滑,充滿澄清液體,幾乎是良性,若無症狀則無需特別治療

#如果內含的液體不澄清、囊泡的壁厚或鈣化,或是囊泡內有分隔,則需進一步顯影劑電腦斷層的診斷分析

#若診斷為第IIF類的水泡,就要定期追蹤

#第III類和第IV類的水泡,癌化形成「囊狀性的腎臟細胞癌」的機率高,一般建議進行手術將水泡切除比較保險。

 

延伸閱讀:謹「腎」 默默生長的殺手 - 腎臟癌

 

下面我把最常見的第I類腎水泡另外提出來講

第I類腎水泡

#簡單型水泡,良性

#常見,盛行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

  • 30~49歲:約2% ; 50~69歲:約15% ; >70歲:超過30%

#男性的發生率較高

#什麼大小都有可能,從小於1公分到10公分以上都有

  • 有可能會漸漸變大
  • 有趣的是,如果會變大的話,年紀越大長得越慢(50歲以前大約每年會長4mm,而50歲以後生長速率反而減半)

#通常無症狀,無需特別治療

#若因水泡太大壓迫週邊器官,破裂出血導致無法忍耐的疼痛,感染導致寒顫、發燒,或是因阻塞而導致水腫或高血壓等症狀則考慮處理

  • 處理方式:a)腹腔鏡手術將囊壁摘除 b)超音波等影像定位後將水泡內的液體抽乾
  • 和手術切除相比,水泡抽吸的侵入性較低,但復發的機會較高,可能需要多次治療

 

所以,大家若是意外發現腎臟囊泡,不用驚慌,諮詢泌尿科醫師來進一步診察,了解您的腎臟囊泡是哪一類型並配合適當的追蹤與處理方式即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陳鈺昕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