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779373

觀察身體的訊息,能夠提早發現異狀,也增加治癒可能,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鈺昕在臉書粉專「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指出,觀察尿液,除了顏色外,排尿狀態與尿液型態也是觀察的指標,若有下列情況就要注意。

排尿狀態

●小便無力:排尿時使不出勁且排尿速度變慢,有時褲子脫了還要等數秒之上才有辦法尿。

●尿不出來:怎麼出力都尿不出來、甚至下腹脹痛且鼓的像小山一樣;或是排尿量明顯減少甚至合併下肢水腫。

●小便疼痛:解尿時有灼熱感、尿道疼痛、甚至合併下腹疼痛。

尿液型態

●尿液清長:總是口渴、拚命喝水、再拚命上廁所,排出的尿液像白開水一樣清澈、無味且量多。

●尿液泡泡多:一般尿液出現泡泡其實是正常現象,但若過多、尿液偏向混濁且維持時間長,要排除蛋白尿的風險。

●尿液分岔:分為偶發性或經常性。

偶發性可能是因為憋尿或積尿,導致膀胱壓力過大、尿道壓力不平均暫時造成的尿液分岔。另外射精後的第一次小便,也會因為海綿體充血沒有完全消退導致小便分岔,其他像是尿道結石也有可能造成偶發性分岔。

經常性則可能與包皮過長、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等有關。

陳鈺昕提醒,排尿狀況跟飲水多寡、是否飲用利尿飲料、排汗量、甚至是心理狀態息息相關,若持續有徵兆可與泌尿科醫師討論解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陳鈺昕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